序言:
瑪姬是自1961年來最早懸掛9號風球的颱風,也是1999年最接近天文台的熱帶氣旋.
由於瑪姬是從東北偏東方吹來,而它的環流主要集中於其北部,兼有地形阻擋,導致香港風力沒有上升至颶風程度.市區更只是吹清勁程度的北至西北風,而新界北部(特別是西北部)地區則吹烈風至暴風.
當它遠離後,連JTWC也發出Final Warning後,它又因與南海北部之低壓區結合而再度增強,且回頭再迫近本港.香港離岸地區吹東南烈風,長洲及橫瀾島一小時平均風力更增至70km/h以上,天文台又急急再掛出3號風球,更表示懸掛8號風球機會是不可排除.
到了6月8日上午3時,瑪姬終於在上川島登陸;這次,天文台待至下午瑪姬移至香港西北330公里,減弱為熱帶低氣壓,才除下所有風球.
襲港資料:
(1)最接近香港天文台時間及距離:
日期:1999年6月7日
時間:0415
距離及方向(km):西北 5
(2)香港天文台錄得瞬時最低氣壓:
日期:1999年6月7日
氣壓(hpa): 980.8
(3)香港錄得的最高60分鐘平均風力及最高陣風紀錄:
京士柏: 東 31km/h (7 Jun 0600) | 東南偏南/東南 68km/h (8 Jun
0313 / 8 Jun 0323)
橫瀾島: 東南偏南 70km/h (8 Jun 0100) | 西 92km/h (7 Jun 0333)
(4)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時間:
信號名稱 | 懸掛時間 |
一號戒備 | 5 Jun 2345 - 6 Jun 1415 |
三號強風 | 6 Jun 1415 - 7 Jun 0030 |
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 | 7 Jun 0030 - 7 Jun 0245 |
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 | 7 Jun 0245 - 7 Jun 0545 |
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 | 7 Jun 0545 - 7 Jun 1030 |
三號強風 | 7 Jun 1030 - 7 Jun 1445 |
一號戒備 | 7 Jun 2230 - 8 Jun 0030 |
三號強風 | 8 Jun 0030 - 8 Jun 1345 |
瑪姬強度資料:(綜合Jtwc及HKO數據)
生存期:1999年6月2日至6月8日
最高中心平均風力:100knots(約180km/h)
最接近時中心平均風力:110km/h及80km/h*
*瑪姬曾經打回頭,迫近香港,令離岸及高地吹烈風.
瑪姬形成/移近/轉襲記
在六月二日早上,瑪姬在太平洋上形成為一熱帶低氣壓,當時位於馬尼拉東南偏東約1 070公里。瑪姬當日迅速增強為一熱帶風暴,採取西北途徑移動,並在翌日繼續增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。瑪姬在六月四日達至颱風強度,直趨巴斯海峽。
在6月5日23時45分左右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,天文台懸掛1號戒備信號.瑪姬經過巴士海峽時,由於受台灣地形影響,強度略為減弱.其後,瑪姬一直以25公里以上時速進入南海並大致採取西北至西北偏西方向移動.
於下午天文台改掛3號風球,由於瑪姬受副高形成的空氣牆及南海北部之熱帶擾動影響.由6月6日黃昏起,沿著北緯22.7度向西移動.由於南海北部之熱帶擾動與瑪姬形成強烈籐原效應,使瑪姬於6月7日清晨轉向西南偏西沿著廣東省沿岸移動.
以上是JTWC製作的瑪姬路徑圖.瑪姬是一成熟颱風,最高風力達105knots.
可見到瑪姬作70度轉彎由西北移動,轉向西南沿廣東省海岸線掠過香港
瑪姬掠港記
由於瑪姬之最強環流集中於其北部,因此香港在3號風球懸掛初時風力並不強.
到了6月6日午夜,由於瑪姬有跡象在香港附近50公里掠過,因此天文台在0:30改掛8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.天文台並提醒市民瑪姬將在清晨正面吹襲香港.
在上午1時,瑪姬在香港東北偏東約100公里登陸;並在早上2時轉向西南偏西移動直趨香港,天文台因此於2時45分懸掛自維克托1997年襲港以來第一次的九號暴風增強信號.其後瑪姬在上午3時15分在西貢東北部登陸,由於長時間接觸陸地及高速移動的影響,瑪姬在4時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.
其後瑪姬受香港地形影響轉向西南方移動,經過沙田,九龍西北部地區後,於上午5時移離長洲西南部.天文台亦於5時45分除下9號風球,改掛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.(雖然香港大部份地區是轉吹東至東南風)
瑪姬掠港期間,沙螺灣曾錄得最高風速為每小時79公里,最高陣風則達每小時117公里.瑪姬掠過時,近其中心的風力和氣壓都瞬時下跌.各站錄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如下:
站 | 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 |
香港天文台總部 | 980.8 百帕斯卡 |
沙田 | 977.1 百帕斯卡 |
京士柏 | 980.6 百帕斯卡 |
長洲 | 981.2 百帕斯卡 |
由於瑪姬受香港群山影響,結構被嚴重破壞,在上午十時,瑪姬減弱為熱帶風暴.隨著香港風力減弱,天文台於上午10時30分除下8號風球,並在下午2時45分除下所有風球.
以上是天文台繪製瑪姬掠過香港圖
九號風球在早上2:45懸掛,而瑪姬則在3:15在西貢東部登陸,並在5時許離開香港水域
瑪姬再度趨港記
由於瑪姬向西南移動目的其實是與南海北部之低壓區結合,因此瑪姬雖在6月7日下午2時左右減弱為熱帶低氣壓,但其後已沒有再減弱,並停止向西方移動.
經過結合及重組後,瑪姬再度增強為熱帶風暴,中心風力達80km/h.因此天文台再度改掛1號風球.
由於瑪姬處於香港西南偏西方,香港吹南至東南風,香港風勢市區風勢比9號風球期間更強.
港內風力再度增強至強風程度(離岸吹烈風),因此天文台在6月8日零時45分再度掛出3號風球.
以上是由熱帶氣旋中心(香港)提供之瑪姬路徑圖
可清楚看見瑪姬橫過香港後,在上川島附近打圈後再度趨近香港.其後才在上川島附近登陸.
由於香港受東南風影響時風勢最強,因此離岸及高地吹烈風.
其中長洲及橫瀾島錄得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分別達77km/h及70km/h.
瑪姬最後在清晨3時左右在上川島登陸,即在香港以西約140公里掠過.由於沒有地形阻擋,偏南強風一直維持至中午,直到下午1時45分待瑪姬減弱為熱帶低氣壓,天文台才除下所有風球.此時瑪姬已抵達香港西北330公里.
瑪姬影響香港期間,最少有五人受傷。香港各處約有四宗水浸、六宗棚架倒塌及五十宗大樹倒下的報告。一艘舶於青衣油庫附近的油船在巨浪中沉沒。另一艘運載50 000公升輕質柴油的油船在屯門碼頭附近沉沒,導致附近蝴蝶灣受到污染而封閉。
![]() |
備註:
1.本網頁所取的資料主要以香港天文台為準,惟部份資料可能揉合jtwc及其他氣象台資料以取得更合理的資料.另外,我們亦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.如有任何問題或錯誤更正,請e-mail
到:hktcpredict@i.am ,多謝.
2.本中心乃屬於民辦機構,所有資料及預測均屬於個人意見,如有任何人因相信本中心之資訊而造成任何損失,本中心一概不負責.
颱風瑪姬回望記
Copyright
1999-2000 香港熱帶氣旋預警中心,Since 1999/10/31
last update
2000/5/13
E-mail address:
hktcpredict@i.am